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
两浙转运使朝奉郎尚书司封员外郎护军赐紫金鱼袋韩公墓志铭(并序 庆历五年二月 北宋 · 尹洙
 出处:全宋文卷五九○、《河南先生文集》卷一六
公讳琚,字子温相州安阳人右谏议大夫、赠太傅讳国华之第三子。
幼敏惠,太傅爱异诸子,凡有撰述,令执笔,口授之,由是尽得属辞之体。
以荫试将作监主簿,调饶州鄱阳
大中祥符七年,求应进士举郡守江嗣宗素未知名,一日召登郡阁,出《鸿雁来宾赋》题以试之。
公少顷即就,格致清丽,有唐人之风。
江大称赏,即时荐送。
江左有书其赋于屏者,其爱重如此。
明年,中第,授太常寺奉礼郎,知河南府永宁县事。
王公嗣宗河南,政尚严察,束官吏一以法。
细民或县讼不胜,率走府自直,属官畏缩,益顾虑不任事,颇以疲软罢。
永宁河南,名最剧县,公年少,果敢善决断,民吏爱伏。
王公嘉之,遂不夺其治,且荐于朝。
用荐移通判广信军事。
丁内艰,服除,累迁光禄丞秘书郎太常丞,历通判赵、祁、虔三州事。
虔于江西号难治,民喜讼,或伪作冤状,悲愤叫呼,似若可信者,非久于政,莫能辨。
公至,会守缺,代行郡事,能究其风俗,不为聪明,不作条教,因事以考其枉直,下莫能欺,辞伏者自以为不冤。
召还,为群牧判官,赐五品服。
张文节公秉政,嘉公文行,令以所著篇集上献,且以姓名置佩囊中,将荐之。
会薨,遂寝。
初,公在赵州,曹韩公利用以其乡里善公之政,及群牧判官缺,奏公补其任。
曹得罪,出通判濠州事,转太常博士尚书屯田、都官员外郎,知黄州、蕲州事,京西路提点刑狱
西京天宫、白马寺并营浮图,募众出金钱,费且亿万。
权臣为倡首,旁郡承风指,涂商里豪,更相说导,附向者惟恐后。
公抗疏言状,罢之。
就移福建路,又改广南西路转运使
安化州蛮叛,杀宜州守将王世宁,朝廷遣将加兵,复询公制贼利害,公上言:「蛮负险,攻之则窜保岩洞,㟽绝不可穷其迹;
置之则时出侵掠,恣为人害。
师久留屯,复多疾病物故。
为今策,莫若盛兵逼其巢穴,示以开纳,蛮必畏威欸附。
然后罢遣屯戍,增募士兵,守其要害,宜不能复叛」。
其后卒如公策。
岭表久无事,兵暴起,转粮糗,具器械,公处置皆有方,不严期促办,而军用以济。
朝廷嘉之,就迁司封
还朝,赐三品服,判三司都理欠凭由司
康定元年夏,出为两浙转运使,次润州,以疾终,年五十一。
公性至清慎,动自检察,他人视之以为难常,而公持之终身。
父兄既没,抚养弟侄,极其恩意。
间或文酒相忻,门庭之内,自为师友。
有行事不如意者,委曲开谕,未尝及以恶辞,故皆率教谊,竞以树立焉。
公之季弟枢密副使琦,以庆历三年追荣三代,故公之曾祖广晋府永济讳璆赠太子少保
太子中允讳构,赠太子太傅
太傅夫人罗氏,追封仁寿郡太夫人
公娶李氏,封寿春县君,公没才数月而逝。
四男:景融将作监主簿,性和雅,善属文,后公五岁卒;
方彦,试秘书省校书郎
直彦、孝彦,并太庙斋郎
四女,长适著作佐郎仲舒,次早卒,次适左侍禁曹测,次适殿中丞范宽之
五年二月二十二日枢密太傅、太夫人及公之丧,葬于安阳新安村,李氏祔焉。
铭曰:
虔州之治,可以观公之政。
文节之知,可以观公之行。
持清太高,宁或讥评,笃爱过慈,实其资性。
蹈中弗越,秉常以正。
呜呼!
厚其禀而啬其享,焉得以言命。
三兄司封行状1045年2月22日 北宋 · 韩琦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五五 创作地点:河南省安阳市
公讳琚,字子温相州安阳人
自唐以来,家世衣冠,著名河朔
曾祖璆,皇任广晋府永济赠太子太保
祖构,皇任太子中允,赠太子太傅
父国华,皇任右谏议大夫,赠太师
公即太师之第三子也。
资性聪警,幼而能文,太师以其异于诸儿,尤爱之。
每有著撰,即召令执笔口授之,繇是尽得为文之体。
初以父任试将作监主簿
大中祥符六年,调补饶州鄱阳,非其好也。
次年遇秋赋,乃求锁厅应进士举
郡守江公嗣宗闻之知名,召公诣府,使独登郡阁,出《鸿雁来宾赋》题以试之,公抒思少选,援笔立就,词致清丽,深得唐贤之格。
江大奇之,即时荐送。
江左士人往往书其赋于屏幛间,而目公为「韩鸿雁」,其爱赏如此。
八年春,登进士乙科,授太常寺奉礼郎,知河南府永宁县,政为畿邑之最。
府尹王嗣宗强直少许可,独以公为能,表荐之,就移通判广信州。
丁母仁寿太夫人忧去职,服除,通判赵州,改光禄寺丞
今上即位,迁秘书省秘书郎
天圣元年,避亲嫌,移通判棣州
公素以文自高,虽精于吏事,而笔研不废。
二年代归,即以所业数十篇进御,执政多称之。
卒以孤进不遂试。
与今侍读杨公偕同得记姓名,出通判虔州
虔民轻狡好讼,至有害己子而诬人者,吏稍不审辨,率多枉误。
郡守集贤潘公汝士卒官,公权郡踰年,大小之狱,必精心推治,尽得其情,境内以为不冤。
初,公在赵州,佐武吏,独尚平恕,吏民皆得被其惠。
曹公利用稔闻乡人之论,心善之。
群牧判官缺,荐公堪其任。
四年春,召还充职,赐绯衣银鱼。
是年秋,差赴太常寺举人,较天府国庠,取士为最精,朝论多之。
文节张公知白素赏公才,又爱其治行,书公姓名置佩囊中,数欲引用,复遗公纸数十番,促令上所业。
公不得已,再以文奏御,书闻而文节薨,遂不报。
后曹公被责,公坐为其所举,出通判濠州
明道元年,归阙,迁太常博士,知黄州,以恩改屯田员外郎
景祐元年春,就移梓州路提点刑狱,公辞,改知泽州,转都官员外郎
二年,移提点京西路刑狱公事。
西京白马天官寺僧竞营浮图,倚权臣倡导,以大其事,于是洛中暨邻道诸郡,自官吏而下,皆被裒取,民里甚扰,公抗疏罢之。
三年,改提点福建路刑狱公事,未几移广南西路转运使
是岁,安化州蛮人叛,杀宜州王世宁,朝廷遣将臣益兵进讨,委公经画。
公乃上言:「安化三州,依负险阻,犹穴鼠然。
急之则窜伏不可得,缓之则伺隙而出。
飞摽药弩,发必中人。
徒跣趋丛薄中,若履平地。
又水土毒恶,戍兵久留,死者十六七。
愿以天兵逼其巢穴,俟其畏威请罪,因而抚之。
渐募土兵,屯备要害,然后罢遣戍卒,宜不能复叛」。
诏如公策,一道以安。
时朝廷亟加兵广西,诸郡遐陋,素不备兵费,公度官用以饷其赢,量民力以贷其薄,故粮道以济,而远人不劳,朝廷嘉之。
在职迁司封员外郎
代归,面赐金紫,判三司都理欠凭由司
康定元年夏,出为两浙转运使,次润州,以疾亡。
公娶李氏,乃故国子博士忠恕之女。
生于名族,克谨妇道。
公未亡前,以苦风痹,感公之逝,踰月亦不起。
生四男、四女。
长男景融将作监主簿,性和雅,善属文,后公三岁而卒。
次方彦,试秘书省校书郎
次直彦、孝彦,并太庙斋郎
长女适著作佐郎仲舒,次女在室亡,次适左侍禁曹测,次适殿中丞范宽之
公仁孝纯直,出于天性,介静寡合,恬于进取。
自父兄亡,即主家事,抚育弟侄,惟恐有伤薄,官中竭俸资赡,怡然无间。
时为文酒之会,以相娱乐。
或作事有不如意者,亦婉辞训勖,不忍加一恶言。
弟侄感其义,竞自树立。
在官清节凛然,秋毫无私,至于夙夜兢畏,过自绳检,世称廉吏者,鲜能及之。
为政简而爱人,故所至称治,前后建白革弊益时之事,多见采纳。
公官止六品,于式不预史氏之载。
惟葬有铭,所以著行实于不朽。
以公之德之美,而赋命不永,位未充量,纪述之际,谅无愧辞。
谨状(《安阳集》卷四六。)
篇:郭本作「轴」。
乞速行退罢陈旭以解天下之惑疏三月二十六日 北宋 · 赵抃
 出处:全宋文卷八八七、《赵清献公集》卷五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一七五、嘉庆《西安县志》卷四七
臣等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,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,故能叶熙帝载,助正天纲。
况臣等职名谏官,实有言责。
抱爱君之志,则惟恐朝廷施政缪𪾜,未跻三代之隆;
负忧国之心,则惟惧朝廷任人乖失,未繇众正之路。
固不敢隐忠避死,自固身谋,偷合茍容,上孤圣寄。
所以退尝待罪而复起就职,言已忤意而尚欲极论。
惟陛下察其至愚,怜其尽节,究极事理,垂恩听之,则臣等生死幸甚!
臣等昨见差除陈旭枢密副使不当,中外讥议朝廷用人之失,臣等寻具旭奸邪迹状论奏,乞行罢免。
百有馀日,章十数上,而天慈过仁,未赐省纳。
臣等窃以本朝枢密院中书,谓之两府,均公宰之任,未尝有与中人、宦官连姻之人处其任者。
岂非本兵之府,职事机密,外司边要,内总武臣,不可使帷幄之内交通知闻,阴窥人主起居,密伺禁中动静者耶?
王世宁见充御药,居中处要,密近左右;
陈旭素号奸邪,贪利忘义,与王世宁是妻家姻戚,居常往还。
而陛下开此一端,进用宦官姻戚之人,参领枢柄,使得内外响应,相为表里。
臣等恐不唯今日稔养奸恶,可虑非轻;
亦恐异时遂为本朝弊政,著在方册,非所以垂永久、示万世之法也。
今陈旭诡谲万计,营构党类,阴进邪说,力拒公论,必谓若罢陈旭,则是与前日中外所传因宦官进用之说相合。
如此则上玷圣政,不若坚留陈旭,庶息人疑。
嗟夫!
邪人之言,荧惑天听,但务封殖奸邪,行其私计;
不顾芜秽朝纲,亏损上德。
自古至今,使人主不能分别君子小人邪正之论者,率由于此也。
臣等伏闻圣人不以智治国,唯至诚可以化万物;
王者不以言动人,唯实行可以感群心。
陛下欲弭人疑而不徇公议,则人疑愈深矣;
陛下恐玷圣政而坚留憸人,则圣政愈伤矣。
且今天下之人,谁不知陈旭佞邪,交结中贵之迹耶?
天下之人,谁不知陈旭是御药王世宁通家亲戚耶?
天下之人,谁不知是太祖开国、太宗、真宗三圣以来,迨陛下临御,百有馀年,未尝有御药、中贵人亲戚入两府之人耶?
陛下外不去陈旭,内不罢世宁,以风宪之司、绳纠之任为不足用,以谏诤之臣、献替之言为不足听,以历代重选、本朝旧规为不足法,天下之人不可家喻而户晓,臣等伏恐四海之内,莫不疾首上疑公朝,切议圣德者矣。
伏惟陛下浚哲聪明,圣合尧舜,辉光笃实,性与天道。
在宥天下,垂四十年,鉴烛万事,幽隐必达,难名之美,甚盛之德,际天接地,巍巍无穷。
而犹兢慎庶政,听言纳谏,如恐不及。
此非下臣无知,所敢拟议者也。
然臣等更愿陛下驭下之际,慎惜朝纲;
用人之方,深存国体。
不轻历代至重之名器,不违三圣至公之成规,不开奸人内外交通之弊政,取疑四海,贻讥后世,速行退罢旭之柄用,以解天下之惑,则朝廷清明,而圣政日新,天下不胜大幸!
臣等冥惷,唯知事君之义,当尽愚忠,其所以触忌讳、犯威怒以取罪戾,而不敢避者,亦臣等之职焉。
唯陛下察公私,辨邪正,惜朝廷体,绝万世弊,则臣等生死幸甚!
〔贴黄〕伏望圣慈将臣等此疏披览数次,再赐审虑,独出圣断。
或乞将臣等此疏面宣两府臣僚,质问自来两府大臣内官御药是亲戚,内外并据权要,于朝纲国体便与不便。
昨陈旭进用之初,即合明言御药王世宁是亲戚,自来通家往还,乞罢世宁,以避嫌疑。
直至外议沸腾,台谏官各有论列弹奏,方始分疏。
以此可见陈旭欺罔陛下,论其情状,合置严诛。
岂可更令同与世宁内外并居权要,上玷圣政,下疑中外?
乞以论陈旭章奏付外施行劄子四月一日 北宋 · 赵抃
 出处:全宋文卷八八七、《赵清献公集》卷五
臣等近于三月二十一日连署劄子、及二十六日连署上疏各一通,为论列陈旭与御药王世宁通家亲戚,内外并据权要,朝纲国体不便,乞罢旭柄任。
窃闻并留中,未赐施行。
伏缘臣等所论,系朝廷机密事,自太祖、太宗、真宗逮陛下临御以来,百有馀年,未尝进用权要宦官亲戚之人入两府
今来陛下开此一端,不惟不可传示后世,臣等伏恐天下之人仰疑公朝,窃议圣政,实于盛德,所损不细。
况陈旭奸邪之雄,士论疑畏,伏望圣慈察此事体至大,不以为寻常章奏,蚤赐付外施行。
臣等无任纳忠尽节激切之至。
乞追寝刘保信等恩命状 北宋 · 赵抃
 出处:全宋文卷八八六、《赵清献公集》卷四
臣窃闻勾当御药院刘保信转遥郡团练使王世宁以下并遥郡刺史
滥恩非次,公议颇喧,台谏屡有奏论,朝廷终未俞允。
夫名器之假不慎,则侥倖之弊愈多,岂圣时所宜为之,愿陛下无或忽此。
臣愚伏望陛下圣慈,特赐指挥,追寝刘保信等所授新命,则中外幸甚!
唐介王陶论陈旭乞寝罢除命状十二月四日 北宋 · 赵抃
 出处:全宋文卷八八六、《赵清献公集》卷四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一七五
臣等伏见除枢密直学士陈旭枢密副使,制命之下,深骇人情。
伏缘旭先为谏官日,有张彦方者依托越国夫人宅,诈为官告,卖与富民,广受赃贿。
是时京师汹汹,以其事连越国开封府勘劾不尽,朝廷差朝官杜枢录问。
方行举驳,未及施行,漏泄于外,遂改差旭同入内都知录问。
旭得此狱,以为奇货,灭裂情节,便为了当。
且旭身为谏官,奸邪佞媚如此。
陛下观旭此节,可谓正直之臣乎?
复自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除知瀛州,与内臣阎士良妓妾饮宴,交相结托,迁龙图阁直学士知成德军
其时文彦博当国,贾昌朝枢密使,两人方相倾立敌,彦博以旭旧相朋比,遂引知谏院,使为鹰犬。
旭明知龙图阁直学士自是因移成德军恩典,既罢前命,即合辞避。
贪窃侥倖,嘿无一言。
且旭职为侍从,而附会权臣,茍取名位如此。
陛下观旭此节,可谓洁廉之士乎?
知开封府,唯务姑息小人,以干虚誉,经年在府,殊无治状。
有百姓诉为内臣史昭镐欠钱仅千环,旭以昭镐是入内都知史志聪管勾内东门史昭锡亲属,并不理索施行。
皇城司亲从官盖乂入延福宫,捕获送府,臣陶时有奏状,言宫禁之内,理绝非常,而宿卫之人,自为奸宄,易衣持仗,夜入宫禁,情状深重,乞下开封府根究本情,重加刑戮,管勾皇城司臣僚重行降黜。
旭专为身谋,畏避权幸,却将盖乂作窃盗衣物计赃定罪,只收竖同保地分人员,并引疏决释放取旨,皇城司官员全不收竖。
臣陶当时累有论列,其盖乂蒙枢密院进呈,决配海岛;
皇城司官员,中书行遣,罚铜戒励。
旭意在庇盖皇城官员,殊不以陛下禁卫中奸盗为意。
且旭职司辇毂,坏法市私,轻纵奸宄,媚结权幸如此。
陛下观此节,可谓公忠淳实之人乎?
一旦忽用旭为枢密副使,不知在陛下圣意,以旭为正直耶?
为洁廉耶?
为公忠淳实耶?
宋庠之过,不过昏谬无状耳,固未有如旭前所为奸佞之罪。
今罢而用旭也,谓之废罪则庶乎,其或谓之进贤,则恐贻陛下知人之失矣。
兼外议喧沸,皆谓旭与管勾御药院王世宁通家往复,与史志聪素相交结,力为主张,致此超擢。
伏望圣慈察枢密之府,非容奸佞之地,速赐指挥寝罢旭之除命,以副公议。
所是枢密院已有三员,不至阙事,伏乞更不差填。
臣等职有言责,不敢嘿嘿,惟陛下裁择。
乞黜陈旭以革交结权倖之风劄子十二月九日 北宋 · 赵抃
 出处:全宋文卷八八六、《赵清献公集》卷四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一七五
臣等近累有连署劄子并奏状,论列新除陈旭枢密副使,公议不允,乞行罢黜,未蒙施行。
伏缘臣等所论列旭奸佞不公事状甚众。
且旭为谏官,录问张彦方公事有所庇盖,而不疏驳,罪一也;
知谏院冒受成德军转官恩命而不辞,为宰相文彦博鹰犬,罪二也;
知开封府宽释夜踰禁垣亲从官,而故出皇城司官员不收竖,罪三也;
屈抑进士索史昭镐屋业钱七八百贯词状不行,以谄媚都知史志聪管勾内东门史昭锡,罪四也;
故纵冀州进纳豪民李士安之罪,而同居亲情甄昂取钱二百贯,罪五也;
交结勾当御药院王世宁,托为亲属而通家往还,罪六也;
自制命之出,缙绅而下至胥吏辈传为俚谚云:旭得枢密副使者「三史之力」,罪七也。
旭之曲媚贵倖,交通宦官,私邪不公,干取柄用。
罪恶如此,陛下纵不惜一枢密副使以幸旭,其如朝廷何?
其如天下公议何?
伏望圣慈革奸邪交结权倖之风,杜中人引进柄用之弊,察政府重任,非佞人由径进取之官,黜旭远方,稍正邦典。
乞蚤赐宸断屏黜陈旭劄子十二月十三日 北宋 · 赵抃
 出处:全宋文卷八八七、《赵清献公集》卷四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一七五
日近以除陈旭枢密院副使不当,曾具状并三次同唐介、王陶连署劄子,论列旭私邪事迹,乞行追寝,已是多日,未蒙施行。
夫天下治乱,系时政得失之然;
朝廷安危,由柄臣邪正之致。
故曰正臣进者治之表,佞臣进者乱之基。
古人极言,不可不慎。
伏惟陛下临御以来,用人固多,其得失邪正,岂逃圣览。
凡进一人,公议允矣,人言息矣,斯可谓之得人矣;
凡用一人,公议不平矣,人言为不可矣,斯可谓之失人矣。
有言责者岂常好辩哉,是亦逼天下公议,为朝廷斥邪倖之党,杜奸慝之门,当职然而不得默也。
如旭之为谏官,希旨录问张彦方公事,及冒受谏院恩命,附丽大臣;
知开封府宽释踰禁垣亲从官之罪,以庇盖皇城司内官
抑塞赵诉史昭镐欠屋业钱词状,而阴结史志聪、史昭锡之援,故京师俚谚谓旭有「三史之力」;
故纵有罪豪民李士安,废屈邦法,而同居亲情甄昂纳士安贿赂不少;
因缘御药院王世宁,联亲通家来往。
旭作如此等事,一旦骤进枢府,欲使公议允而人言息,其可得乎?
《易·无妄》曰:「其匪正有眚,不利有攸往,天命不祐,行矣哉」!
言居不可妄之世,独用不正之道以求进往,天不之祐,在时未见其为利也。
《传》曰:「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」。
言其勿使滋蔓,为稼穑之害也。
《诗》云:「式夷式已,无小人殆」。
言人君当用平正之人,无近小人以取危殆也。
《语》曰「远佞人」,言为国者近便佞之臣,则非其福也。
臣愚伏望陛下察视旭之所为,《诗》、《易》圣贤之训,救朝廷用人之失,蚤赐宸断,罢旭枢密副使之命而屏黜之,庶使后来怀私挟诈、无所不至之人,得以为诫。
臣无任为国纳忠之至。
论陈旭乞待罪劄子正月二十七日 北宋 · 赵抃
 出处:全宋文卷八八七、《赵清献公集》卷四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一七五
臣伏以天子至尊,百辟至众。
贤邪尽在,真伪杂然,不用忠言,何以蚤辨?
恭惟皇朝继承四圣,昌明百年,从谏任人,罔不由此。
太祖自建隆下诏,令百官转对,故下情上通,公议得进。
太宗雍熙中励精求治,改拾遗、补阙为左右司谏、正言,切责叮宁,极言得失,一日谓吕端曰:「宰相进贤退不肖,便为称职」。
真宗祥符中诏置谏官六员,其略曰:「或诏令乖当,官曹涉私,措置失宜,刑赏踰制,并许谏官论奏」。
陛下以圣明宽仁之至德,体祖宗咨谋众正之大猷,临御以来,开纳谏诤,纲目振举,虽古之兴王治世,未有逮今日之盛。
故左右疑丞,中外臣庶,其贤否邪正,忠佞清浊,无能逃圣鉴者,听正论,采公言,示天下以不私,而致然也。
伏自去岁罢宋庠枢密使二府两制,同时除拜十三四员,其不叶公议,而人言喧甚者,独枢密副使陈旭而已。
臣与谏官唐介、王陶洎台官范师道、吕诲等,各言旭罪状,章奏纷委。
至今两月馀日,未蒙降黜施行。
臣不避重烦天听,复用条件开陈。
谨按旭蚤为谏官日,同与入内都知录问张彦方伪印官告事,灭裂情节,附会权贵。
瀛州日,数与钤辖内臣阎士良妓妾饮宴,递相结援。
龙图阁直学士知成德军,已授赐赉、未到任间,即召知谏院,朋附宰相,指踪击搏。
其移成德军,增秩赐金,一切恩典,更不辞避,贪窃观望,为世取笑。
知开封府,轻纵踰禁垣亲从官盖乂重罪,盖庇皇城司官员,不行收竖,以阴结本司宦官,殊不以陛下禁卫中奸盗为意。
进士诉史昭镐欠屋业钱仅七百贯,以昭镐是内东门史昭锡兄弟,前后经半年,只理还三十馀贯,其间又判收不行,案牍具存。
勾当御药院王世宁与旭并吕诲同是亲戚,吕诲世宁未尝来往,旭与世宁深相结托;
张茂实、王世宁俱是旭联亲,旭拜命之后,乞回避茂实,而不言世宁,隐情欺公,可验深狡。
怀谖迷国,见利徇私,巧进百端,无所不至。
臣伏思陛下尊居岩廊之上,其臣僚进用有失,虽外议喧沸,人心不平,设非台谏耳目询访,无所顾避,论列以闻,则陛下何从得知旭所为踪迹如此乖恶?
而未即罢免,是台谏之言不足听也。
大抵近辅枢衡,日与国论,得正人则天下之幸,用奸邪则非朝廷之福。
伏望圣慈早赐罢旭枢府之命,以副众望。
若以旭为正人,可任机要,谓臣之言不足听,即乞窜臣远方,以戒后之言者。
臣更不敢趋朝及国子监等供职,谨归私家待罪,惟圣心裁察。
王世宁死事奏皇祐五年正月 宋 · 魏瓘
 出处:全宋文卷三二三、《宋会要辑稿》职官六五之七(第四册第三八五一页)
世宁为海上巡检,若令勒兵入城,则舟船为贼所有,自当获罪。
况其人胆略敢战,且能守职,其死甚冤。
陈旭不当除枢密副使治平二年五月 北宋 · 吕诲
 出处:全宋文卷一○三六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二○五、《续资治通鉴》卷六三
陛下厉精治道,左右前后,宜得正人赞襄密勿,以致隆平。
不意憸人复用,公议甚郁者。
当先朝任陈旭时,臣与唐介、范师道、抃、王陶言其奸邪,不当置于二地。
封章交上,丑迹皆明。
外则近臣主张,内则宦官引援,韩琦极力为地,富弼依违不决。
凡论列半年,陈旭出知定州,臣等谪斥江外。
事既两罢,曲直不断,人言沸腾,遂成先帝之一失,臣愚愤懑痛惜者此也。
崇政殿奏对,奉承德音,谓旭有才,人或言其奸邪者。
不数日遽闻除命,岂有中外言其奸邪,明哲知而复用?
臣窃谓大臣极力引荐,陛下不得已而用之。
旭向来事迹,略举一二,上悟宸听,庶几异日明辨。
旭先为谏官,录问张彦方公事,减落情节,出其罪状,盖附宰臣刘沆,希奉贵妃,因缘徼倖。
仍多与内臣交结。
王世宁联妻族之亲,因而朋附,遂得进用。
知开封府史志聪家人不还赵卖屋业价钱,私志聪而沮,人不平之。
亲从官踰越皇城事,徇内省都知请求,一切不问。
此迹状明著,众所知者,馀不复殚论。
臣辄思一事于体未安者,世宁之妻李氏,本在宫中,先帝命适世宁,亦领内省要职。
旭居枢府,掌握重权,势雄内外,岂得为便?
众人之情,颇为骇动,臣焉敢缄默,欺蔽朝廷?
唯冀清衷更赐沈虑,旭之进退,系于宸断。